近幾年來,中央企業境外經營規模迅速增長。但同時,央企境外資產運營中風險意識不強,重投資、輕管理等問題開始顯現,由于對當地政治、經濟、法律、文化等了解不夠,加之自身原因,央企境外投資折本情況屢有發生,多家央企境外投資項目出現違規或虧損。
百家央企有境外投資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企業“走出去”步伐的加快,越來越多的企業尤其是央企開始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
“在這個過程中,境外投資出現了兩個變化。”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李曙光說。一是國有資產總量迅速增長,其主要承載體央企已經融入全球經濟中,跨國性央企出現;二是由于對當地政治、經濟、法律、文化等了解不夠,加之自身原因,央企境外投資折本情況屢有發生。
據國資委初步統計,截至2010年年底,約100家央企在境外(含港澳地區)設立了子企業或管理機構,境外業務正成為央企重要的利潤來源。伴隨著境外投資規模的擴大,其涉足領域越來越廣,從初期的原材料、資源投資擴展到金融領域,相應而來的潛在風險也越來越大。
境外投資折本屢發生審計署不久前發布的一組審計公告顯示,多家央企境外投資項目出現違規或虧損。報告顯示,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所屬天威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與境外某公司簽訂10年期、4.68億美元購貨合同,并預付7900萬美元貨款。后由于該境外公司瀕臨破產、無法履約,后期投資缺口巨大,天威新能源的前期投資面臨風險。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并非個例。截至2009年底,中化集團[簡介 最新動態]投資開發的6個海外油氣田項目中,有2個項目雖盈利但未達到可行性研究的預期目標,累計凈現金流比預測少1.33億美元;3個項目累計虧損1526.62萬美元。
在金融及衍生品領域,違規或虧損情況同樣存在。2009年,中糧[簡介 最新動態]集團有限公司為所屬中糧集團(香港)有限公司下屬的合資企業發售的信托產品募集資金16980萬元提供融資擔保。到2009年底,該合資企業賬面凈資產506萬元,資產負債率達98.85%。第三期信托產品將于2011年到期,中糧集團存在潛在連帶責任風險。
另一家央企中國中鋼集團公司所屬的中鋼國際控股下屬公司謹信投資有限公司開展期貨交易未嚴格遵守套期保值原則,通過境外非法期貨經紀商從事境外期貨交易,導致184.68萬元難以收回。
不論是因經營不善造成的虧損,還是由于監管漏洞造成HP印表機的資產流失,加強對境外國有資產的監管已迫在眉睫。
國資委開出兩張“藥單”
日前,國資委開出兩張“藥單”,頒布了《中央企業境外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和《中央企業境外國有產權管理暫行辦法》。兩辦法將于2011年7月1日起施行。專家認為,兩辦法出臺有利于規范央企境外投資行為,但若要建立境外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長效機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張漢林認為,雖然我國央企對外投資日益增多,但無論是直接投資還是間接投資,其平均盈利水平均不高。我國一直缺乏相對系統的境外投資管理辦法,沒有形成完善的監控體系,不能有效地監控境外投資風險尤其是金融領域的投資風險。
針對備受關注的央企境外金融衍生交易行為,《中央企碳粉匣業境外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辦法》作出了嚴格規定。新辦法也對境外經營中普遍存在且易引發國有資產流失的個人代持股權、離岸公司監管、外派人員薪酬等特殊業務提出了規范要求。據新華社電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