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也是在上海大劇院,觀看的英文版《媽媽咪呀!》,這次享譽世界的音樂劇《媽媽咪呀!》中文版在北京現代索納塔的贊助下展開了京滬穗三城巡演。作為百老匯歷史上最為成功的音樂劇之一,《媽媽咪呀!》在全球范圍內擁有著超過4500萬的觀眾,創造了高達150億人民幣的票房佳績,在各國舞臺連續12年盛演不衰。很榮幸八月份我再次走入上海大劇院,觀看了這場讓人心潮澎湃的舞臺音樂劇。
在走入大劇院觀摩中文版《媽媽咪呀!》的時候還對中文版的音樂劇懷揣著些許疑問,《媽媽咪呀》這發生在充滿激情、奔放、火辣、輕松、浪漫的希臘小島上的故事讓我們中國演員來演會不會看著有點別扭、拘謹、平淡呢?這些問題,在看完整部精彩絕倫的中文版《媽媽咪呀!》后給了我全部答案。
劇中,演員唱起的《媽媽咪呀》、《用愛把我包圍》、《歌聲讓我飛翔》、《指間時光流過》、《錢》、《舞會皇后》等經典金曲,讓現場觀眾充分感受到《媽媽咪呀》中文版美妙旋律與動人歌詞的珠聯璧合,簡潔完美的燈光舞美設計、細致入微的舞蹈編排,以及演員們在妙趣疊生的情境中所演繹出的心靈碰撞與愛恨交織都得到了觀眾和多業內人士的認可。
尤其要說一下我看的這場有田水老師演繹的唐娜,獨立、自強、自信的田水老師擁有跟唐娜一樣的無窮魅力,尤其在舞臺上,奔放、幽默、生動、精湛的歌舞表演,讓臺下掌聲不斷,她就是絕對的dancing queen。
一部能讓全場觀眾都熱血沸騰的音樂劇它的音樂部分無非就是整場演出的靈魂和殺手锏,作為這次的音樂總監姜清華在之后的采訪中也說到:“做中文版不是第一次了。對于音樂部門來說,外文語言習慣和中文語言邏輯不符是一個比較艱苦的工作過程。我們中國人說話基本都是方方正正四平八穩,比較習慣的都是平均的節奏型。我們制作過程中,目標是在不改變原有音樂的基礎上,盡量組織中文場地租借語言,使之在最大程度上與音樂的節奏型相配,并可以表述清楚語義。除非在極端情況下,我有可能會允許改動一點音樂上的節奏。總體方向還是要語言適應音樂,這就給詞譯者很小的空間,同時又需要他有很豐富的想象力。”確實,在最后的返場部分,證明了每個音符都可以給予觀眾刺激和共鳴,并被激發出激情,這也是我見過最HIGH的結尾。
作為這部經典百老匯音樂劇的第14個版本,《媽媽咪呀!》中文版展現出“零瑕疵”的國際品質。也讓我對中國的音樂劇有了新的認識和展望。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