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6日星期二

  商人偽造金縷玉衣騙貸7億元

  核心提示:商人謝根榮騙貸案近日正在進行二審。法院查明,謝根榮憑借兩件“玉衣”取得銀行信任,不但為之前6.6億的借貸做擔保,又獲得5000萬元貸款及4.5億元銀行承兌匯票。實際上,玉衣系偽造而成,偽造文物后,謝根榮出錢請原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等5位專家估價24億元。
  專家隔玻璃估出24億天價假玉衣史樹青曾任中國歷史博物館研究員、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南開大學歷史系兼職教授、北京大學考古系研究生導師、中國收藏家協會會長等職,2007年因心臟衰竭去世。
  楊伯達曾任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中國博物館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大學考古系玉器碩士研究生導師。昨天,記者致電他,一男子表示“打錯了,別再打”,隨即掛掉。
  楊伯達曾任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中國博物館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大學考古系玉器碩士研究生導師。昨天,記者致電他,一男子表示“打錯了,別再打”,隨即掛掉。
  楊富旭中國寶玉石協會原副會長、北京大學寶石鑒定中心主任楊富旭中國寶玉石協會原副會長、北京大學寶石鑒定中心主任本報訊 原北京燕山華爾森實業集團法定代表人謝根榮,3年期間違規騙取建設銀行貸款7億余元。記者昨日獲悉,目前此案正在市高院二審。
  法院查明,建行曾發現謝根榮在騙貸,但后者憑借“24億元兩件玉衣”取得了銀行負責人的信任,不僅沒追要原貸款,還又貸給其5000萬和開具4.5億銀行承兌匯票。實際上,這兩件玉衣是他找人用不值錢的玉片串起來的,又出錢找來5位專家給出24億元估價。
  555份假合同騙貸6.6億謝根榮現年52歲,案發前是北京燕山華爾森實業集團法定代表人。他在歸案后,自稱1997年創辦北京昌平華爾森商貿中心,后來創辦了華爾森集團,自封為董事局主席兼總裁。但案卷材料顯示,該集團并未進行工商登記注冊。
  法院查明,2000年9月,謝根榮利用其控制的北京華鑫森商貿集團取得“東華金座”項目的開發收益權后,以融資開發為名,指使他人通過多種方式雇人假冒購房人,與中國建設銀行北京市分行5家支行簽訂虛假《個人住房貸款借款合同》555份,騙取貸款總額6.6億余元,至案發尚有貸款人民幣5.4億余元不能歸還。
  被銀行發現玉衣“保駕”
  法院查明,2002年底中國建設銀行北京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支行行長顏林壯和副行長趙峰憑借經驗,發現華爾森集團在騙貸,為此找謝根榮談判。
  謝根榮向銀行提供了造假的企業財務報表等材料后,領著顏林壯等人參觀了“根榮陳列館”,指著“金縷玉衣”和“銀縷玉衣”說,它們市價為24億元,華爾森集團肯定能還上銀行的貸款;只是目前資金周轉有困難,希望銀行能再次合作。
  看到5位專家的評估報告后,顏林壯和趙峰相信了華爾森集團的經濟實力。隨后,謝根榮以盤活“東華金座”項目為由,再次申請辦理企業流動資金貸款人民幣5000萬元。他還利用手里控制的7家公司,從這家銀行開具銀行承兌匯票累計金額達4.5億余元,被貼現1.5億余元。
  出錢請專家鑒出“天價”
  實際上,這兩件“玉衣”是由北京中博雅文物鑒定中心鑒定委員會主任、北京電視臺《天下收藏》欄目特聘鑒定專家牛福忠串起來的,用的是謝根榮給他的玉片。
  牛福忠向法庭出具證言說,這兩件“玉衣”并不值多少錢,但謝根榮堅持要求他幫忙找專家做鑒定和評估。隨后,牛福忠找來了世界文物藝術品鑒定評估委員會主任王文祥、原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楊伯達、北京大學寶石鑒定中心主任楊富旭、中國寶玉石協會原秘書長李勁松、原中國收藏家協會會長史樹青(已去世)5位專家。
  牛福忠證言顯示,這5位專家給玉衣寫了個文字說明,出了個評估價24億元。作為回報,謝根榮給了他們幾十萬元的評估費。
  建設銀行追討貸款數年未遂,向警方報案。2008年3月,謝根榮被警方抓獲歸案,隨后因涉嫌貸款詐騙罪被提起公訴。
  一審后,謝根榮被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沒收全部個人財產。謝根榮認為量刑過重提起上訴。
  當事專家回應“就隔著玻璃看了看”
  京華時報(微博):鑒定評估的一般程序有多少?
  楊富旭:按照常規,玉石鑒定程序有大約30個步驟,如稱重、收樣、手摸、儀器檢測等。要確定玉石的材質、成分和工藝,需要儀器檢測,包括X光機、紅外光譜、電子探針等大型儀器。
  京華時報:那次你們是如何鑒定金縷玉衣的?
  楊富旭:沒有打開玻璃柜,就隔著玻璃看了看。
  京華時報:隔著玻璃看了看,就確定它們價值24億?
  楊富旭:我是只管鑒定,不管評估市場價值的。說這個東西是漢代的金縷玉衣,是大權威史老提出的。
  京華時報:這個價合理嗎?楊富旭:沒有這個市場,誰敢買敢賣啊,而且我不參與市價討論,只參與了鑒定。
  京華時報:但騙貸的鑒定評估報告有您的簽字。
  楊富旭:是的,我也有一定責任。
  “史老最權威,他說是漢代的”
  京華時報:你們當時是如何鑒定這兩件“玉衣”的呢?
  李勁松:謝根榮說拿這個庫存做個鎮山之寶,就隨意地請我們過去看看。我記得當時玻璃柜子沒有打開,我們就圍著柜子看了看。
  京華時報:平時評估也這樣?
  李勁松:當然不是。從心里我們沒把這個評估當回事,就像是幫朋友個忙。史樹青史老說這個東西是漢代的金縷玉衣,我們也沒提出反對意見。
  京華時報:市場價值是誰提出的呢?也是史老?
  李勁松:對啊,他最權威。我始終認為,我們的意見只是參考,不具備法律責任。
  京華時報:牛福忠說事后你們分了幾十萬元?
  李勁松:沒那么多,每人拿了三五千的辛苦費而已。
  京華時報:您是否知道謝根榮拿他們去騙貸?
  李勁松:我覺得銀行也很糊涂,怎么就那么輕易相信了他呢。唉,這事給國家造成的損失,我很傷心。
  “我們沒風險,黃金有價玉無價”
  京華時報:您如何介入這個鑒定評估的?
  王文祥:是牛福忠介紹的,他也是鑒定專家。
  京華時報:您記得“金縷玉衣”是什么樣子嗎?
  王文祥:這么長時間我記得不太清楚了。反正有一個是完整的,有一個是串起來的。謝根榮他們也說是自己從市面買的零星碎片串起來的,我們覺得這是個好事。
  京華時報:為什么?
  王文祥:這說明文物沒被破壞啊。當時史樹青是鑒定大權威,他說這個東西是漢代的,真東西,無價之寶。
  京華時報:但據說評估報告是您所寫?
  王文祥:五個人當中我最年輕,他們讓我寫,我就把大家的意見綜合一

攝影器材下嘛。謝根榮再三說這東西只作為個人收藏和展覽用,我才敢寫評估報告,大家才敢簽字的。
  京華時報:但是謝根榮后來拿這個東西去騙取貸款。您現在回憶起來,覺得做這個評估是不是有風險?
  王文祥:我們沒有風險啊,因為黃金有價玉無價。我們不冷光燈知道他會拿這個東西去貸款啊。
  律師說法只能說明專家水平有限知名律師許昔龍說,專家們在這起案件中是否擔責,要分兩點來看:一是專家們在鑒定評估前,是否知曉謝根榮將使用這則評估報告做違法行為;二是專家們在鑒定時,是否故意將這些玉器的價值抬高。
  從此案來看,謝根榮并未告訴專家們這則鑒定評估外拍閃燈報告的用意,專家們并不明知謝根榮此后的騙貸行為;且專家們根據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做出相應的評估報告,沒有證據顯示他們故意抬高“古董”的價值,因此無需對此案承擔刑事責任。即使后來顯示這兩件古董并不那么值錢,也只能說明這些專家的鑒定水平有限。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